
黄石林工智能制造产业园。 (湖北日报通讯员 柯恒 供图)
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璐
通讯员 任文 向繁星
金秋时节的黄石港临空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
近期,黄石岗区临空科技创新产业园热闹非凡。此次黄石港区与长江实业投资集团战略合作项目,进行省地三级合作,抢抓光谷科技创新走廊和花湖国际货运中心建设机遇。
黄石市距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仅8公里,发展临空经济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。黄石港区确立“全球空港通”理念,提出“三带、三园区、三园区”“re-ring”发展布局,为老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。
打造机场商务服务区
所谓“三带、三园、三环”、“三带”,是指大全路空港产业带、长江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带、慈湖北岸创新创业带。 “三园”是指临空商务、智能制造、科技创新三个产业园。 “三圈”将共同打造鄂东消费中心,聚焦沉阳港、华新、万达三大商圈。
生活服务业历来是黄石岗区的优势产业,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%。毫无疑问,如何提高工业服务比重,“三个园区”建设应该是重中之重。尝试和生产者。
秋天的阳光照耀着新开通的大全路高架桥,可直达花湖国际机场。大桥旁有11栋总部大楼,绿水青山环绕。这里是Rincón商业产业园,Rincón数字商业经济总部办公区,主打数字经济、商业办公和休闲服务功能。
落户产业园的华孚电商供应链项目,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跨境电商柔性供应链和订单服务中心,强化鄂东地区纺织服装行业专业化、数字化、国际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。我来了。
走进产业园首栋楼,黄石港区与鲁姆共建的黄石数字经济产业公用平台a科技是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之一,目前已接入经营主体6995家。新起点科技深度涉足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商运营。目前,1号楼已全面投入运营,其中80%为支持机场产业服务的企业。
打造航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
街对面,空港科创园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北区三座重要建筑已接近竣工。一座集办公、展览、旅游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体已从无到有,成为黄石港区高端空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交通带。
临洮科技创新园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生物医药、光电、低地经济等产业,与临洮工贸园区形成研产销一体化、供需对接的集群发展模式。
黄石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空港科技创新园将采用“平台企业+专业运营商+基金”的模式,推动产业集聚、商务服务和园区运营,是黄石港区强化空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元柱表示,黄石港区将充分发挥省级产业投资平台功能,支持商业、空港商务中心和产城融合、产业互动的产业建设。高地。
“一进黄石P黄石港是黄石工业的支柱,在商业繁荣、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,许多青年人才和科技企业、创新产业在黄石港落户,而传统产业退出城市进入园区,管辖范围狭窄。
机场智能制造产业功能区完善
长江以北,浠水市三花市黄石港区有一块“飞地”,临工智能制造产业园就坐落于此。
古老黄石部落的“菜篮子”如今已摇身一变,成为黄石港区江北工业园的智慧工业园区。大力发展交通装备制造、航空装备、航空物流、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。
随着武汉都市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石港区以此为契机,与西蜀县签署跨江合作协议,完善园区功能,推动园区规模扩大,形成“一河两岸”合作发展格局。
在推进“成套园区”运营过程中,引进科佳电子、华视光科技、三洲环境、满家服饰、临港新型建材、竹颗粒等多家企业入驻产业园,盘活了产业园内约2万平方米的闲置工业建筑。
优良的营商环境和齐全的功能配套,推动了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。目前,园区已集中各类企业54家,其中工业企业46家,定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,高新技术企业17家。国内有两个专业和SP省级特色创业企业和专业化创业企业6家。专业公司、专门公司和初创公司占规模以上公司的50%。
临沧智能制造产业园是黄石港工业园区的“内园”。 2022年,黄石港区、浠水县投资约2亿元,实施三花江跨渡合作示范区,优化园区环境,形成“一河两堤、一区三园”协调发展格局。
“三园”齐跑,展翅翱翔在天空。今年上半年,黄石岗区新增商业、文化、旅游相关机构3500多家,经营机构6.23万个。新增“四强”企业194家,企业总数达到2,977家。零售总额消费品销售额达9,929万元,比上年增长6.6%。
以河流生态、环湖景观、文化商业、博物馆为重点,在区域内建设大中山森林公园、机械卸货场、外贸码头等12个港口和工业文化古迹,加快人文景观和商业设施建设,优化消费环境和文化旅游体验。
沉阳港商务区、华新商务区、万达商务区是全区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场所,也是高水平空港商务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根据“三圈”不同定位,该区投资30亿元,对三大商务区进行现代化改造,提升机场配套服务质量,维护机场人流。